请输入关键词...

考博经验—11级劳动经济学研究生张磊(中国海洋大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5-20浏览次数:214

 

考博经验

11劳动经济学研张磊

    接学院团委蓝老师的通知,让写一些关于考博的经验之谈。说实话,受之有愧。一来我考的并非经济学名校;二来,经验之谈更是浅薄。现在想来,考博虽已过去两月有余,不过却清晰如昨日。

1.是否选择读博

与本科毕业时的茫然或者随大流不同,硕士期间大于对于自己的认识可能更加准确一些。无论是过来人还是自己均深切的感到读博要考虑兴趣、基本研究能力、家庭意见以及个人长远规划。不要把读博当成暂时规避就业压力的“避风港”,否则,你会发现,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撰写高质量博士论文、跟随导师申报并完成课题、未知的毕业去向等多重因素叠加带来的精神压力会让你感到疲惫乃至恐慌。

2.学校与导师的选择

    与本硕期间的大专业相比,博士期间的专业范围更小、更专、更精细。我在报考的过程中也联系了多个学校,包括人大、复旦、南开、南京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最终因为各种机缘参加了我校的考试,并继续跟随我硕士期间的导师赵领娣教授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如何进行导师选择呢?是选择行政职务与学术职务“双肩挑”的导师还是选择只担任学术职务的导师呢?是选择资历深的教授还是刚被评为博导的青年才俊呢?事实上,并没有定论,自己应当综合比较、权衡选取。如何与报考导师联系呢?如果你现在的导师恰好认识或者与你想报考的导师熟悉,那么直接推荐,早点见面是再好不过。不过很多情况需要自己要联系。此时,一份好的学术简历(简历中应当将自己的教育经历、参与课题、发表论文、参加高等级学术会议等情况高度概括,将你的文字表达、理论基础、计量分析等博士期间所要求的基础性技能展现出来)就很关键了,这决定了导师让不让你报考这样一个问题。在通过邮件发送简历的过程中,要记住,邮件正文中一定要写上报考导师的姓氏,否则老师会认为邮件为群发,那么你报考的坚定性就会被质疑。

3.博士初试、复试的准备

    初试的形式各校并不一样,一般是两门专业课外加一门外语。英语不用说了,单选侧重考查词汇量与词组搭配,那就老老实实的买本单词书看吧;阅读的考法与考研类似,建议适当的做一些题;翻译包括汉译英与英译汉,一般是考核复合句以及一些生僻词,这个也要适当的练习;作文,我当时看的是中科院的那套书,对于一般水平的人来说,加工改造模板作文并辅之以部分复合句,也就差不离了。专业课中的宏微观经济学,中高级水准的,没有指定书目,微观一般看范里安的,宏观就是罗默、多恩布什的。宏微观最好在看过一两遍后按照模块整合复习。推荐看金圣才的宏微观考博系列书,可以帮你理清思路。还有部分学校在宏微观之外考别的内容,比如发展经济学(武大)、经济学流派(南京大学部分专业)以及计量经济学(我校)。简单点说,博士初试就像一场长跑,不是比谁跑的快,而是看谁坚持下来了。至于复试的内容,各校并没有定例,一般问一些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知识或者谈点未来的研究计划之类的。要说明一下,进入复试的也不要大意,尤其是你报考导师只招一个但有多人进入复试时,更要认真和慎重。

4.总结

   读博意味着开始一段新的人生经历,在确定要经历这一阶段前,慎重选择,开始这一经历后,要全力以赴。祝愿各位学弟、学妹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