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张同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证券业务实操》课程是经济学院依托金融智慧实验室平台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团队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证券市场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还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
一、教学模式探索
在金融行业中,从业者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肩负着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责任。市场中的不诚信行为,如内幕交易、金融欺诈等,不仅破坏市场秩序,还损害了社会信任。因此,本课程通过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推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和感悟思政教育。
1. 模拟交易竞赛:课程教学与“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中金所杯”高校大学生金融及衍生品知识竞赛、澳大利亚交易所(ASX)期权模拟大赛等众多行业竞赛同步进行。通过在课程分数设置中予以奖励性倾斜,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行业竞赛,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市场波动和风险管理。竞赛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道德风险问题,如过度投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如何在高风险中坚持诚信原则。
图1 金融智慧实验室授课实景
2. 案例教学中的诚信教育:通过经典案例分析,如“安然事件”、“瑞幸财务造假案”、“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等,学生不仅能掌握业务操作,还能意识到金融从业者的诚信责任。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职业操守缺失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并反思自身未来的职业行为。
图2财务造假丑闻案例
3. 社会实践与职业讲座:贯通课内教学与社会实践,依托学院签约的实践教学基地,先后组织学生参观海通证券、港信期货、蓝海股权交易中心、青银理财等金融机构,为学生展示金融行业实际运作环境。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讲座,帮助学生理解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业运行的法治规范与职业操守要求,促使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筑牢道德底线,将个人利益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图3课程赴青银理财参观及讲座
二、课程思政的细化设计
在《证券业务实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思政点的设置着重以下几个细节:
1. 诚信教育:在课程中,诚信教育作为核心思政点,通过大量案例讨论和模拟任务,帮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个人操守问题,更是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石。教学团队特别关注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理解如何在实际职业环境中避免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行为。
2. 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的问题,教学团队鼓励学生将未来职业规划与社会责任相结合。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提高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逐渐形成在职业生涯中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规则与法治意识:通过对证券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在模拟交易的情景分析中,通过讨论证券法的相关条款,如信息披露、禁止内幕交易等,帮助学生理解证券市场中守法合规的重要性,培养对法律的敬畏感。
4. 风险意识与理性投资:通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案例,教师让学生理解金融风险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并通过设置模拟投资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市场波动中的理性决策过程,从而培养风险意识和理性投资观念。
5. 评价体系多元化:通过“行走的课堂”教学模式,《证券业务实操》的课程教学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竞赛成绩、模拟交易表现及思政心得等,教学团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法治意识方面的成长,并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提升课程思政的整体效果。
三、结语
受益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验室硬软件建设,课程在金融智慧实验室平台开展证券模拟实验及创新研究型实验,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授课班80%以上的学生参与课程支撑的行业竞赛,如“东方财富杯”全国ETF模拟投资菁英挑战赛等,共4支队伍获全国二、三等奖,并多人获个人单项奖,示范效果明显,极大提升了学生专业素养能力。通过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在掌握金融市场操作技能的同时,还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这种“以学促行,以行促学”的教学模式,不仅满足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