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平台课教研室 许罕多
通识课程一直以来是我校人才培养中的特色和重要环节,在全校范围内,为所有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非专业类的科普、人文类课程,对同学拓宽学科视野,了解相关学科内容,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在推进课程思政的内涵,广义是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通过各类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狭义是在高校思政课程之外的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教育的不同学科,不同环节,具有不同表现。经济学教育中,主要是通过对专业理论的教学,帮助形成本专业同学的经济学思维框架,提升理论分析能力,为后续的工作和继续学习提供支撑。对于非经管类专业,走进经济学通识课程相当于一个窗口,为了解社会科学的逻辑思维提供了一个选择。相对于专业基础课,通识课程要求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多知识点覆盖、通俗易懂等要求,激发非专业同学的学习兴趣。对于走进经济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如何将这些理论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让同学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学会运用经济学的逻辑思维框架进行科学分析,对于同学理解中国现实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从教学内容选择、时政材料选择、教学方式选择三个方面体现课程思政教学。
教学内容方面,微观经济理论主要选取供求分析、市场结构、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收入差距等内容,去掉福利经济学、厂商理论、博弈论等更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同时挑选石油价格波动、新能源行业发展、海洋渔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案例和新闻资料作为案例分析素材,让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宏观方面,主要选择国民经济核算、劳动力市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去掉IS-LM模型、索洛模型等内容,同时结合中国GDP增长、大学生就业、财政刺激和货币政策的中美比较等案例,加强同学对当前宏观热点问题的了解。
时政材料分析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经济学科,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必须将个体置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中。一个好的案例可以让同学印象深刻,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对于经济学教学,时政材料众多,通过挑选和设计,让材料和教学内容相匹配,可以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本课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采用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美贸易争端、节能降碳、中国制造业升级、中等收入陷阱等材料,通过具体分析,提升同学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理解和信心。
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为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本课程要求同学根据所讲解的内容主动提问、小组讨论、课后在线答疑、课后作业、课堂测验等手段进行教学,争取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将思政教育融入通识课程既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增强思政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