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月5日上午,经济学院有幸邀请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教授、剑桥大学资深研究员关大博作题为《气候变化经济的前沿讨论——碳足迹的演变》报告,经济学院院长赵昕教授主持讲座。

首先,关大博教授简要介绍CEADs中国碳核算数据库,此数据库由中外多所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共同开发,展示中国多尺度能源、碳排放及社会经济核算清单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此数据库为基础,其进一步展示了根据我国地区以及城市划分取得的碳排放方面数据成果。关大博教授指出,越是相对发达地区及城市,其人均碳排放量越高(我国内蒙古及宁夏由于其采矿及重金属行业快速发展除外)。其次,关大博教授强调了城市层面的碳排放核算有利于国家落实减排政策,实现我国碳排放2030年达峰值,其指出实现碳排放主要有效率提高、低碳能源、经济手段三种方式。同时,关大博教授探讨了碳排放不公平、不均衡性问题,其提出了“生产端核算”和“消费端核算”两种碳排放计算方式,并以世界玩具的生产和消费及全球行业基于生产和消费的碳排放计算方式的转换为例,讨论了两种方式的适用性。接着,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气候变化及“雾霾”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问题。最后,关大博教授就“灾害足迹”进行了研究分享,其提出了测算灾害损失应包括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简要介绍了Flood Footprint Model,为测算损失在产业链间波及效应提出了新的思路。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开阔了我院师生从不同领域展开研究的视野,同时,对于拓展新的学术研究选题、进一步提升经济学院科研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讯员:蓝雷波 成哲
图 片: 刘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