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攻略(二)
第二部分
【导读】
在第二部分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强调了核心价值观的突出意义与价值,而后回溯历史,明确一代有一代之核心价值观念,我们从实践中得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的,强调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找到民族特色,自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升华,同时他也提出了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点要求,走自己的路,以更为自信的姿态面向未来。
6. 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借此机会,我想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交流想法。
“核心价值观”一词在讲话中一共出现了23次,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重点阐释的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先指出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将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的,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同时他也指出,当下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需要有自信,有底气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而非跟随他国亦步亦趋。而走自己的发展道路,需要注重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内核与优秀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国家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契合。
7. 我想讲这个问题,是从弘扬五四精神联想到的。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五四精神诞生于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凝聚着中国青年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精神追求。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8.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中多次使用“最大公约数”这一概念,在我国多人口多民族的国情下,确立一个为大多数人民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团结各族人民、促进社会和平的重要保障,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提供了社会基础。
9.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张,则君令行。…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管子•牧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古代治国之策,体现了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令整篇讲话有了浓重的历史感。通过展示古代治国对于道德品质即“礼”“义”“廉”“耻”的重视,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必要性。
10. 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与四个来源。
三个层面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他也在讲话中阐释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即分别对应了中国古代所说“治国”、“齐家”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四个来源即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世界文明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11. 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战略定力,要求我们认准长期战略目标,克服短期行为的诱惑和冲动,以相对超然的心态看待发展过程中的顺利与挫折。
大国崛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过去30多年实力积累的基础上,未来10年将是中国崛起的关键时期。有效发挥崛起战略的作用,既需要准确的战略评估,保持清醒的战略头脑,也需要处理复杂局面的战略定力。
(引自《人民日报》:《大国崛起需要“战略定力”》)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篇讲话中大量用典,引用前人话语达37次。
“和而不同”“君子喻于义” “君子坦荡荡” “君子义以为质” “言必信,行必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德不孤,必有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
“仁者爱人” “与人为善”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天人合一”——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民惟邦本”——唐•同谷子《尚书•五子之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大量引用古代经典,不仅仅凸显了总书记身后的传统文化底蕴,为讲话增添历史厚重感,更重要的是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倡和弘扬找到历史基础,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吸取精华,以增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更加有力、范围也更广。
13. 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屡屡提出要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信念,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发展的养分,不照搬他国,不接受别国之说教,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大学的建设同理如此,“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高等教育要走出“全盘西方化、唯西方是举”之沉疴痼疾,既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同时也不忘“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14.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12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 ,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了青年学子在当今社会中奋勇拼搏的信心,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5. 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谈到青年的价值观形成时,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16.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一是要勤学;二是要修德;三是要明辨;四是要笃实。
在对学生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点要求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他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说“勤学”之重要;引北大蔡元培老校长的话“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谈“修德”之必要;引刘禹锡的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辨”之意义;引用《礼记》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笃实”之重要。
(引自中国新闻网:《习近平北大行勉励学生“人生就像扣扣子”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