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情况:
李福柱,男,汉族,1968年03月生;研究生学历,(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2010.08-2011.07 美国Department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Alabama访问学者
2007.01-2008.12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2003.09-2006.06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区域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8.09-2000.06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6.09-1990.06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系大地测量本科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海洋经济
代表性成果:
(一)基金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理论经济)项目“我国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格局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19BJL091)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理论经济)项目“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格局及其变动趋势研究”(13BJL085)
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资助项目“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变迁的劳动生产率效应研究”(2016JDZS02)
4.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蓝色经济区海洋食品加工业集群演化机理与发展战略研究”(12CJJJ06)
5.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产业异构化与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分工机制研究”(09CJGZ14)
6.山东省软科学资助项目“产业结构异化与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分工机制及调控研究”(2008RKA078)
(二)学术论文
遵循科学评价原则,仅列40篇,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
[1]李福柱、曹友斌、李昆泽,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区域差异及收敛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CSSCI,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2(4)。
[2]李福柱、刘华清,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位因素效应研究[J]《经济学家》(CSSCI,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8(6)。
[3]李福柱、王鑫,中国服务业要素配置效率及区域异质性—基于资本、劳动力和能源要素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CSSCI),2020(8)。
[4]李福柱,“新”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CSSCI),2011(6)。
[5]李福柱,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范式:一个文献综述,经济地理(CSSCI),2011(12)(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2年4月刊全文转载)。
[6]李福柱、厉梦泉,相关多样性、非相关多样性与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J],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3(4)。
[7]李福柱、赵长林,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及其作用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国家自然资金管理科学部指定重点期刊),2016(2)。
[8]李福柱、张欣然,中国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效应[J],资源科学(CSSCI),2023。
[9]李福柱、李倩,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及
二者协同集聚的创新驱动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CSSCI),2019(17)。
[10]李福柱、李一方,新创小微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因素与空间特征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2013(5)。
[11]Fuzhu Li, Wenxiu Xing, Meng Su , Juan Xu,The evolution of China's marine economic policy and the growth momentum of the marine economy and its three industries' labor productivity[J]. Marine Policy(SSCI). 2021(10).
[12]Fuzhu Li,Yuge Zhang et al. Can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Zones (MEDDZs) achieve a sustainable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coastal cities[J].Marine Policy(SSCI), 2025(3).
[13]Yuge Zhang, Fuzhu Li*(Corresponder-Author) et al. Place-Based Policy, Industrial Coagglomeration, and Urban Carbon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National New Zones (NNZs)[J].Sustainability(SSCI),,2025,17(7).
[14]Zhao,LH; Zhang, YG; Li FZ*(Corresponder-Author), et al. Spatial Network Evol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Green Efficiency in Yellow River Basin Urban Agglomerations[J].Sustainability(SSCI),2025,17(2).
[15]Li Fuzhu.On The Research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Human Capital Theory.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5(4).
[16]李福柱、苗青,黄河流域城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的空间网络特征[J].《统计与决策》(CSSCI),2022(5)。
[17]李福柱、刘嫦芳,韩企非正常撤资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CSSCI),2009(1)。
[15]李福柱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异质性演进及路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CSSCI),2011(3)。
[16]李福柱等,马克思劳动协作观与产业地域分工的理论渊源辨析[J]. 当代经济研究(CSSCI),2006(11)。
[17]李福柱、孙启明,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三角”刍议[J]. 科学管理研究(CSSCI),2006(1)。
[18]李福柱、周立群,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人力资本结构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CSSCI),2008(6)。
[19]李福柱、丁四保,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人才环境建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CSSCI),2005(5)。
[20]李福柱、丁四保,发达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路径建构与思考[J]. 开发研究,2005(1)。
[21]李福柱等,基于系统范式的城市群形成与发展机制分析[J]. 东岳论丛(CSSCI),2008(6)。
[22]李福柱,中国科技人才资源区域差异与类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1)。
[23]李福柱、孙明艳,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评价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CSSCI),2012(9)。
[24]李福柱、肖云霞,沿海地区陆域与海洋产业结构的协同演进趋势及空间差异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2012(2)。
[25]李福柱、牟丽明,《基于分工递进的区域产业异构化机制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CSSCI),2013(3)
[26]李福柱、王傅,蓝色经济区海洋食品加工业资源依赖路径分岔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2014(5)。
[27]李福柱、付洪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效率研究[J]. 商业研究(CSSCI扩展版),2016(12)。
[28]李福柱、王祥云,省域制造业新动能水平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29]李福柱、牟爱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差距的变动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0]李福柱、杨跃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测算方法应用述评[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31]李福柱、付洪凯,我国房地产业效率测度及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32]李福柱、付洪凯,《山东17地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基于DEA模型、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的分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33]李福柱、田爽,《我国经济增长中供给侧与需求侧新旧动能转换效应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
[34]李福柱、刘嫦芳,《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取向与对策分析》[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5]李福柱、王斌,《实施供给侧“补短板”措施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研究》[J].《经济视角》,2021(1)。
[36]李福柱、范雅萱,数字金融对我国海洋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2025(4)。
[37]李福柱、王琨,《数字经济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24(4)。
[38] 李福柱、钟磊,《我国滨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10)。
[39] 李福柱、贾苗真,《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4)。
[40] 李福柱、张耀木,中国三大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区域总体经济波动协动性分析[J].中国海洋经济,2019(1)。
(三)专著
[1]区域人力资本结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
[2]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格局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6月。
学术兼职: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奖项:
1.论文《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区域差异及收敛研究》获青岛市第38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论文《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人力资本结构研究》获青岛市第23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论文《“新”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获青岛市第26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获2010年中国海洋大学“天泰优秀人才奖”
5.论文《相关多样性、非相关多样性与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获得青岛市第28次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论文《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及其作用途径》获得青岛市第31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讲课程:
区域经济学(本科生)
区域经济学原理、城市经济(硕士生)
区域经济前沿理论研究进展(博士生)
联系方式:
邮箱:LFZ789@163.COM

